菩薩有6度, 布施, 持戒, 忍辱, 精進, 禪定, 般若. 其中布施與忍辱是與他人相關的修鍊, 其餘4項是自己的修鍊.
布施分為財施, 法施與無畏施; 最高境界是無施者, 無受者, 無施受的財法與無畏.
這忍辱有生忍, 法忍; 最高境界是無生法忍, 也就是忍無可忍.
這個布施的最高境界不是說不要去布施, 是有行為而沒有施受的概念.
這忍辱的最高境界就是辱的感受沒有了, 跟本沒有受辱這回事.
例如, 拿了一些食物給流浪狗, 反遭流浪狗咬一口. 一般的想法是, 這是好心給雷親. 但最高境界是, 拿食物給流浪狗, 給流浪狗咬一口, 存在有這兩件事而已, 並沒有所謂恩與辱, 恩將仇報的情事. 最重要的是趕快去打針上藥.
這個只是存在的觀點, 抛開了相對的概念. 在這個只是存在的事實上, 大家就可以選用各種角度來看待同一件事, 是喜是悲, 是美是醜, 高下, 長短, 或是不用任何相對的概念, 全看個人智慧.
那用什麼角度看事也是另一個只是存在的事實, 並不需要再產生另一個比較.
這個只是存在的概念, 也抛開了所謂合理的爭取. 常常大家說, 這樣做合理嗎? 其實事情發生了, 就合某一種理, 只是不合大家的理而已. 不合理的事不會發生, 對吧!
想想, 一個人受困, 但要去救這個人是非常危險的任務, 可能要犧牲很多人, 那要不要去救他?
不管這個受困的人是好人, 例如美國片中的大兵, 壞人, 小說中的混元霹靂手成崑, 不管你認為要不要去救, 這些結果最後都只是存在的一種事實.
只是存在的看法, 並不影響我們對自己行動的決定, 只是要修鍊我們對外來的刺激的反應, 不受干擾, 快速對應採取行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