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 自然 山水一色 天成

冬去春來 自然 山水一色 天成
冬去春來 自然 。。。。。 山水一色 天成

2014/04/09

旅鼠的困境

五項修練的故事2

旅鼠的困境
與目標共處,以願景領導


The Lemming Dilemma
Living with Purpose, Leading with Vision

大衛.哈欽斯 David Hutchens著
巴比.龔伯特 Bobby Gombert 插圖
劉兆岩 譯
天下遠見2004 出版

關於旅鼠的故事
每年都會有數千旅鼠走向懸崖,跳下未知的深淵.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旅鼠群則認為那是正常的.他們也從來沒有想過為什麼,就是這樣做了.
愛咪,成長的日子充滿歡樂與笑聲.當逐漸長大,也感到一股力量把她拉向崖邊.當大家談論並計劃參加年度跳崖慶典時,愛咪卻有點苦惱,她決定找朋友談談.「為什麼要跳崖?」沒有人可以回答,大家用「那絕對是好事」請她閉嘴.她來到長老處,想知道理由.長老對她的疑慮,拿出一張使命宣言,上面寫著卓越,雙贏,品質…等等,最後一句是“但最主要的使命是跳崖.”這讓她更迷惑了.當晚她來到崖邊,想著:「我問了這麼多問題,想做跳崖以外的事,是不是很奇怪?到底我要什麼?我是誰?為何我在這兒?」
幾天後,藍尼,另一隻旅鼠,帶她去見一群不想跳崖的旅鼠:拒絕跳崖一族.弗來明邀請她加入,但愛咪問他們的使命為何?而他們只知道他們不想跳崖.愛咪想要一些聽起來較為正面的使命,她強調:「但你們想要什麼,為世界增添些什麼,或建立什麼?」她決定自己釐清該做那種旅鼠,如何安排生活.
在一個會令旅鼠去跳崖的秋日,愛咪不覺的來到崖邊,遙望峽谷的另一岸,她注意到了一棵高大的獨立樹.她自忖:「那邊還有什麼呢?那是如何的一個世界,有我們未經歷的事等著我們?」藍尼也來了,他表示受到啟發,也開始思考使命與願景的問題.愛咪認為她的使命是提出能開拓視野,協助旅鼠檢視新的存在方式的問題,而無法解釋為什麼.而藍尼則希望成為激勵別人的演講者.他們互相問著「為什麼」「為何如此重要」.而他由這樣就學到很多東西.最後藍尼對「讓旅鼠成為共同體,由中找到歡樂」再也無法回答為什麼,他就是想要.這讓他們了解到使命與想做的事間的關聯,決定離開拒絕跳崖一族.他們也體會到這個啟發的過程,真的比跳崖難多了.望向獨立樹的愛咪,突然知道到她要做什麼事了.
愛咪努力的工作著,跳崖慶典也終於來臨了.藍尼發現愛咪努力的把橡膠樹葉縫在一起,也幫忙收集更多的葉子.他想著「如果大家都了解自己的使命,與想創造的東西,就能一起完成很多事情」跳崖慶典的早晨,貓王模仿秀熱烈的進行著,各式各樣的裝扮也爭奇鬥豔,拒絕跳崖一族也在一旁抗議著.
愛咪把縫好的橡皮筋綁到樹上成為大彈弓,準備把自己彈到對岸的樹上,去探索另一個世界.在要彈開之前,始料未及,她猶豫了,往後看,往前看,她僵住了.目標與她之間的張力那麼強,橡皮筋將把她拉向不確定的未來,而後面是安全而舒適的現況.好一段時間,她一片空白.她覺得每次要成功前,就會覺得自己做不到.藍尼要她不要管那些感覺,那會毀掉一切.但愛咪選擇面對這難受的感覺,反而減輕了焦慮.
就在拒絕跳崖一族的抗議聲中,鳴槍起跑,旅鼠衝向崖邊,跳下.部份拒絕跳崖一族也無法再抗拒這股拉力,改變立場,衝向崖邊,跳下.愛咪此時也斷然的彈了出去.途中,她看到了谷底可怕的景像,旅鼠們摔在尖銳的岩石上,她又感到猶豫了,她提醒自己,堅定的朝向樹過去.終於,她乘著風安全的降落在茂密的枝椏裡,閉著眼睛,感受這無限的可能性.
愛咪成功的飛躍峽谷後,改變了草原的一切.藍尼成為激勵演講者,啟發旅鼠了解共同體價值,及個人對團體貢獻的獨特性.弗來明受到啟發,解散跳崖一族,成立航空公司,用愛咪彈射系統,促使其他旅鼠去探索,促成旅鼠世界的新興貿易經濟.老一輩人仍堅持跳崖慶典,但也越來越多旅鼠開始思考讓生命有意義的事情.而愛咪呢,每天仍在問自己的問題,也發現了更大的世界,及新的生存方式.
附註:幫旅鼠長老擬使命宣言的顧問(人),也有去跳崖,他腦震盪,因此只能任由其他顧問對沒有價值的工作作超額收費.但他成為頗具生產力的商人.
活在第十段變速中
如果人生像十段變速的腳踏車
有很多人粗暴的踩著第一段踏板,卻只勉強點亮一盞明滅不定的燈光
有一小群人輕鬆踏著第十段變速,使後輪快速轉動,產生足以照亮一個屋子的光,甚至整個城市
問你自己:
為何有人努力一生,卻得不到期望的結果?為何大家都不在第十段變速中呢?你自己的狀況呢?
本篇是關於自我超越,它以一種較經濟的方式,持續創造生命中想要的結果.其實踐者經常釐清他們的感覺,而有意無意的創造出可以提升世界和其他人的成果.
與組織的連結
組織的成員能否受到源源不絕的內在動機所激勵,是使組織不斷創新的驅動力.
許多領導者花了無數時間建立了使命宣言,卻抓不住為何存在的本質,也無法與員工的熱望連結.
只有組織願景與個人最關心事物連結且一致時,大家才會全心認同組織願景並投入.
領導者藉啟發人們探索自己的生命,並建立能實踐自我超越的環境,以加強組織與個人使命的一致性,使員工對工作的態度由遵從轉變為投入.
你的生命:形式及結構
自我超越的核心是一種密集的個人追求,從檢視更深一層的內在自我開始
在激流中,我們常只看到水面的變化,而看不到水面下的結構.我們生命的結果,也是由隱藏的結構所刻劃出來,而我們通常只看到表面的平靜或混沌.
當我們暴露,承認且識別出這些結構,重新塑造生命的新契機才會出現.
結構可以是外來的,但內在的往往威力更大,如自我意識及心智模式,這些都很難浮現且加以檢驗.
我們大都只嘗試操縱那些表面的生命形式,如拒絕跳崖,這種反應導向的對策只有短暫的結果.要能通往持久改變的途徑,必須探索結構的層面.
思考所學、人際關係、家庭、信念如何影響你?可以找個了解你的人,問幾個關鍵問題一起來反思這些問題.
創造性張力:改變的核心結構
羅伯.弗利慈在《阻力最小之路》中提到:要突破自我抗拒的限制結構,就要建立全新的結構,這樣結構會自然引導我們走向目標.這是種轉換心智模式的想法.
自我超越的人都擅長在生命中創造新的結構,讓新結構自然且有效率的帶領他們邁向自己的目標
當你釐清你的願景且意識到你的現況,則你在兩者間創造出一個差距,這個差距會產生張力,將你拉向你的願景.這個結構稱為創造性張力.
現況總在改變,而願景比現況穩定,創造性張力不會反向將你拉回現況,這也是為何願景的清晰度如此重要了.沒有清楚的願景,就沒有方向也沒有張力.
即使沒有意識到創造性張力,它仍持續影響你,你總會流到某處,但是運用它,你可決定要流到那裡去.
反應與創造
有兩個傾向在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及我們行事的理由.它們是反應導向與創造導向
我們常以反應導向的觀點只注意到不想要的事物,如拒絕跳崖.這樣不會創造出新的事物,而只是避免它.這並非一無是處,只是無助於創造持續的領導力、創新與建設
創造導向讓我們準備好接受新的可能性,持久的變革,及常態的調整.這並非需要具創造力,而是關於進入產生張力的核心結構,而持續提出:我要創造什麼,真心想要促成什麼?
藉由探索一些問題,如「我是誰?」, 「為什麼我在這裡?」會啟動創造性張力的結構,帶領我們到一個全新且令人興奮的世界.
反思:你是生活在那一個導向中?當你滑落在反應導向時,你做什麼讓你移轉到創造導向?在創造導向中,你的想法,感覺與行動會是如何?
使命與願景
你是否曾欽佩一個人,他的生命以一個核心事件為主軸,而以無窮的精力全心投入.這些人與一般人一樣,從使命與願景做起,而差別在於自我認知.
知道自己想要的,以及為什麼,可能異常困難.(難怪旅鼠要去跳崖,那簡單多了.)這是自我認知的挑戰.這有兩種情境:使命與願景,它們是自我超越的中心議題,雖緊密連結,但有些重要區別:
使命
回答這個問題:「我為何而存在?」
鼓勵探索的過程,隨著時間而展現出你的生命狀態
是持久的,在你生命中維持不變的東西
願景
回答這個問題:「我想要創造什麼?」
觸發行動,一種想像、發現及設計的過程.是你選擇讓它存在的一件事
是變動的,可以在你生命的課題中,追求不同的願題
我為何而存在?釐清你的使命
所有系統都有一個基本使命或存在的理由,不管是否具象,一個組織也為了一個基本使命而存在.作為一個人,也是一個系統,自然有你的使命
使命不是你創造的東西,而是你將注意力放在生命中最有意義的部份,最令你快樂時所探索的東西.現在,在你使命逐漸展現,試著更進一步了解它.
當你越明白你的使命,它會成為你生活的核心,把綜效帶入你的生命中所有領域.工作不再只是工作,而是有意義的自我表達.
有使命的生活是充滿能量的,了解你的使命會讓你了解生命的目標,及該作的一切決定.
注意,別把使命與達成使命的方式搞混了.藉由問自己:為什麼想要想要的東西?完成一件事它會帶給你什麼?為什麼它對你那麼重要?探索的越深,會幫你澄清你對使命的感受.
反思:想像你的獨特使命,不論你做什麼,扮演什麼都可達成它,這個使命會是什麼?
我想要創造什麼?定義願景的特徵
我們一定要很清楚想要的東西,以便創造性張力結構推動我們前進.
有效願景的特徵:
明確且容易辨識:達成時可以明確說出“達成了”.
是你想要的,而非不想要的:不是揚棄某些東西,而是創造強而有力和新的事物,是真實、持久創新的核心所在.
強調結果而非過程:願景是最終結果的一項宣言,不會一眼就看出來如何達成.其中的挑戰在於對變革的過程必須有信心,對自己的調適和學習的直覺能力也要有信心.當你聚焦於產出時,到達那裡的路就會自行顯現.
只因為你就是想要:高度自我超越的人,他們從深奧、神秘甚至精神層面上立身處世.
反思:想像你正處於你想達到的境界,你看見了什麼?讓你自由夢想,你能看到哪些既能激勵人心又充滿愉悅的事情嗎?
融合使命和願景
由使命而促成第一個願景,完成一個願景後開始定義下一個願景
使命和願景一旦整合,就會發揮無比威力,讓決策更為清晰,正確的途徑似乎會自行顯現
愈了解自己的願景與使命,在人生各種場景的任何活動中就會愈有企圖心
反思:問你自己你的願景與你的使命有何關聯?藉由層層詢問:我為何想要它,它能為我帶來什麼?深深探索,開始深刻了解你的使命.
維護張力
事實上,並非找出想要的目標,然後等待創造性的張力將我們拉向目標,我們的生命就會完全不同.真相是創造性張力是不穩定的平衡,很容易滑出而卡在反應導向的結構中,成為自我妨礙.
當你實際處於創造性張力狀態時,它就已經發生作用了,不需控制它,它會自己尋求解答,把你拉向未來理想狀態.若你感覺在掙扎,或實現願景太困難,這是個警訊,你已進入反應導向的結構了.
藉由問:我想要成為什麼?我現在是誰?這兩個核心問題,以重新回到創造性張力結構.
誠實且持續評估現況,了解阻礙與挑戰,將隱藏的信念與心智模式揭露,使這些潛藏的力量擴散,承認它們,藉此對抗這些效應.
這很難做到,需要勇氣,持續自我反思.為了願景而追求自我認知,是我們時時刻刻要做的事.
我想要創造什麼?
你是誰?你帶給這個世界什麼獨特的禮物?你期望創造什麼?
當你開始思考這些問題,你就展開了自我探索的豐富旅程,每天你都會更清楚你獨特的使命,你的願景,永不停止.
創造這個動作,其實是想像你所關心及要實現的事情.因此你是一個創造者,你的生命是一塊畫布,等著你的啟發,召喚你的參與.
成為塑造自己生命的積極參與者,是你生而為人偉大的權利之一.
開始你的旅程之前,先問自己:我為何在這裡?我期望創造些什麼?
voicex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