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 自然 山水一色 天成

冬去春來 自然 山水一色 天成
冬去春來 自然 。。。。。 山水一色 天成

2014/11/01

管理學 why why 分析的活用 - 從苦中解脫

兒子為了考試, 已經挑燈苦讀了許多日子, 父親為了工作, 也埋首電腦前好些日子了.

在兒子的一聲嘆息中, 父子兩人抬起了頭, 互相望了過去, 眼神不期而遇.

兒子不禁問道 : 為什麼現代人這麼苦?

這一問, 讓父親打開了話匣子, 暫時抛開沉重的工作壓力. 他想了一下, 說 :

出生,受苦,然後死去。這是生命大致的樣貌。

更確切的說,從受胎的那刻開始,生命就已經開始受苦。

不管動物或植物,都得經歷細胞分裂的撕裂痛苦才能成長。

以人來說, 還要關在幽閉的水牢裡十個月, 然後受到擠壓的痛苦後才來到人世, 第一件事就是哇哇大哭.

不幸的,大部份在還沒有成熟前,就成為了食物鏈中的貢獻者。

那些存活下來的,免不了要恐懼擔心下一次輪到誰。

兒子回應 : 還好我們是人, 不會被吃掉.

父親說 :

別說食物鏈最最最頂端的人類就沒有這個問題,其實反而是受更多的苦。

從遠古的漁獵, 然後蓄牧, 進入農業, 工業, 來到科學化的競爭. 人類雖然擺脫了成為食物的苦, 卻也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競爭, 從原本的人類, 變成不同的族群, 互相成為更恐佈的掠食者.

因著這苦, 人尋找解脫之道, 雖然有時找到了短暫的快樂安穩, 但為了解脫苦, 方向錯誤, 卻創造了更多更大的苦.

但這苦是什麼呢? 兒子問道.

父親說,

有前面說的生, 死, 還有老, 病, 被吃掉相關的怨憎會苦, 及愛別離苦, 及不想被吃掉的求不得苦, 還有各種慾望想法的五蘊熾盛苦.

這些苦, 在死後是否就沒了呢? 兒子再問.

父親回答說 :

據開悟的聖哲說法, 及一些報導驗證, 指出生命是在生與死之間不斷的變換, 也就是死了之後會再出生, 一直循迴不斷.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生就是死, 死就是生. 例如, 你從公車站上了車, 對於公車站來說, 你死了, 但對於公車來說, 你出生了. 等到你從公車下車, 對於公車來說, 你死了, 但對於公車站來說, 你出生了.

因為生死不斷, 所以苦就會相續不斷.

那這些苦能解脫嗎? 要如何解脫呢? 兒子很有慧根的再問, 一如他的大問 : 為什麼現代人這麼苦?

父親說 :

套用現代管理學的方法, 我們要先知道有苦, 確認有苦, 然後找出苦的真因, 才能對症下藥, 以求藥到病除.

知道有苦是很重要的, 若不知道苦這個情況, 苦沒有變成問題, 當然就沒有解脫的想法出來, 就不會找出解脫的方法. 但沒有問題, 不表示不存在.

例如現在的餿水油, 毒澱粉, 塑化劑等等的食安問題, 已經很久了, 沒有人發現, 所以沒有問題, 但有害的東西我們一直吃下去.

知道有苦但無法解決, 與不知道有苦所以不必解決雖然結果一樣, 但狀態是不一樣的.

知道有苦, 就可以針對苦做分析, 找出真因, 然後給予對策. 所以這苦雖是果, 也是解脫的因.

兒子說 : 也說是說只要方向對了, 苦就有可能消除, 是嗎?

父親說 : 是的. 少數先哲已經達成了, 但大多數人仍然還在受苦.

兒子問, 剛才父親說可以用現代管理學的方法, 是因為現代管理學, 以前的人沒有學過, 所以大多數人還在受苦嗎?

父親笑了說, 也許吧!

不同的苦, 原因可能就不一樣, 需要個別分析後, 找出個別真正的成因, 分別對策.

但多數人只有想到壯大自己, 打擊對手來對應所有的問題, 這樣, 形成了無止境的追求與互相競爭, 無所不用其極的以比較作為解脫之道, 不僅浪費資源, 破壞環境, 苦因而相續不斷.

兒子問 :

那現代管理學的那個方法可以助我們解脫苦呢?

是否連"以壯大自己打擊對手"這種錯誤的方法都可以分析並加以對應呢?

父親說 :

黑暗, 只要有光明就會消失, 而不是另外想辦法先把黑暗去掉, 再把光明弄進來.

所以我們只要專注在找出對的方法, 不對的方法自然就會消失了.

我們要用的方法是 why why 法. 所謂 why why 法就是問 為什麼 為什麼, 直到找到真正的原因.

例如: 有個地方, 近來木桶店的生意變好了, 店老闆在擴大投資前, 想了解為什麼, 以免血本無歸. 經過他的調查, 找到了真正的原因

為什麼木桶的生意變好了 ? 是客人的木桶壞了. (不是有新的需求)
為什麼木桶壞了? 是被老鼠咬壞了. (不是品質變差, 不是自然損壞)
為什麼老鼠咬壞木桶? 是老鼠增多了. (不是習性改變)
為什麼老鼠增加了? 是貓少了.
為什麼貓少了? 貓被抓去殺了.
為什麼貓被抓去殺? 因為要作三弦需要貓皮.
為什麼要作三弦? 因為靠三弦過活的瞎子增加了.
為什麼瞎子增加了? 因為塵埃多弄瞎了許多人.
為什麼塵埃增多? 因為起風的日子增加了.
為什麼起風的日子增加了? 因為氣候變遷.

用 why why 分析, 可以找到真正的原因, 加以對策就可以解決問題.

例如, 上述的例子, 如何降低木桶被咬壞? 不是抓老鼠, 而是加強眼睛防護.

也可以再分析下去

為什麼氣候變遷? 因為人類石化活動.
為什麼人類要石化活動? 因為人類為了生活變好, 但無知的誤認什麼是好, 誤用石化.

所以根本的對策是解決人類認知的問題.

那能不能投資呢? 兒子問.

父親回答說 :

當然不行, 只要加班就好了. 因為政府必會加強環境保護, 避免再造成更多的瞎子, 產生社會問題, 到時需求就會減少了. 需要投資的是眼睛防護鏡. 而政府間需要合作, 以地球村的角度, 解決整個地球間不當的競爭發展.

回到我們的問題,
我們的苦, 先哲歸納為八種: 生, 老, 病, 死, 愛別離, 怨憎會, 求不得, 五蘊熾盛. 

這生與死,前面說過, 是相續不斷的, 而且生就是死, 死就是生,並不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也就是沒有所謂的生死.

那麼生死相對的概念是怎麼來的? 為什麼人會怕死呢? 兒子問。

父親說,

記憶的不連續,讓人誤認生命有斷滅,與熟悉的人,喜愛的物,自傲的事分離,不知死後何去何從,讓人害怕死亡。

從前面公車的例子來說,如果生死像搭公車,人就沒有什麼好怕的了。

可是搭公車可以選路線,下車站,生死卻沒辦法選。兒子提出異議。

父親回答,

做惡,下地獄;為善,上天堂;貪心,成餓鬼;愚痴,是畜生;生氣,阿修羅;覺悟就可以超越生死。這是人的自由意志可以選的。

可是生死還伴隨著肉體的更新!兒子再提出異議。

父親再說明,

如同衣服穿爛了,無法再修補,更換一件新的,穿衣的人並沒有改變一樣,肉體的死亡,並不影響所謂的靈魂。

所以覺悟就是治生死的對策,那麼覺悟是否能讓記憶變得連續,又如何覺悟呢? 兒子總結並提問。

父親說:

據開悟的聖哲開示,無始以來的記憶並未消逝,只因無明暗閉,不可得見。只要明心見性,即可憶念過去無始以來的種種,即是覺悟。

明心見性,就是把自己的心照顧好,不為外境所擾,依個人根基,資質有遲速之別,但無差異。

了解了以後,是解悟,實際把心照顧好了,見到不生不滅,即是證悟。了知沒有生死,就是覺悟。至少要避免進入地獄, 餓鬼, 畜生等惡道。

即使如此,人還是要跟喜歡的人事物分離,還是會害怕。兒子追根究底的問。

父親說,

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分析的其他的苦,在沒有解脫這些苦以前,是沒有辦法明心見性的,也就沒辦法了卻生死。

首先從生老病死來說.

生物體與環境互動構成生態系統, 是持續變動的.

生物體本身又是個具有高度容錯與自我平衡的系統, 當環境變化, 會自然調整適應.

生物體調整的過程, 讓生物體本身也產生了變化, 這個變化小的, 漸漸累積, 以老化的現象表現了出來. 若變化大的, 激烈的, 就以疾病的現象表現出來, 以期快速回覆到平衡的, 或小變化的狀態.

因此, 老化是適應自然的現象,大部份伴隨著病痛。人類進行了許多的研究與努力,也許有人從未生過病,但目前只能延緩老化,尚無法阻止,除了意外早夭。

老化這個自然的進程,痛苦來自於與其對抗,想要保有年輕的活力。活力的下降被視為病症時,痛苦就產生了。

病痛的發生,原因非常的多,但不外生理或心理的具大不協調造成的.  出現一些現象來告訴主人, 需要調整了, 而不是以立即死亡來對應.

所以病痛, 是一再的給我們機會去改變的訊息, 多數人誤解了, 執取痛苦而忽視了機會.

當努力以病痛的方法提醒去做改變而都沒有效時, 自然並沒有放棄, 以死亡的方式直接更換一個新的軀體.

因此老化, 病痛乃至死亡, 都是讓生命的自然現象. 所以對治老, 病的方法,就是隨順環境, 身體的變化,接受,調整身心的活動來配合。

那其他的痛苦又是怎麼回事呢? 兒子繼續問道.

父親繼續說下去,

想要避免老化,病痛,死亡, 引導出了求不得苦, 愛別離, 怨憎會的痛苦, 而這些痛苦是因為五蘊熾盛而來。

所謂五蘊是指 : 色, 受, 想, 行, 識.

色指的是有形的物質, 包含生物體, 我們人類也是其中之一.

生物體由四大 : 骨胳, 筋肉(地), 血液, 尿液(水), 温度(火), 呼吸(風)聚集而成. 具有眼耳鼻舌身意, 能感受色聲香味觸法, 產生分別.

受指的是生物體眼耳鼻舌身意與色聲香味觸法接觸產生感受的能力.

想指的是生物體有了感受, 再加以發展產生種種思想.

行指的是生物體由種種思想引發的喜怒哀樂等七情六慾的情緒變化及行為.

識指的是生物體針對喜怒哀樂, 行為再加以分別, 產生好惡的感覺.

生物體由色受想行識不斷的作用, 持續產生各種好惡的感覺. 這些好惡的感覺, 再經由受想行識, 產生無止盡的循環, 就是五蘊熾盛.

五蘊如何產生苦呢? 兒子問.

父親接著說,

經由受想行識的分別, 生物體產了彼我的概念. 我的概念一形成, 所有的問題, 痛苦於是就產生了. 但實際上並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我, 也沒有固定不變的受想行識.

彼我是二分法, 是對立的. 受想形識的作用, 有了無數的對立的分別名相, 例如 : 好壞, 高低, 美醜, 善惡, 難易, 大小, 黑白等等. 再由受想行識加以執取, 產生好惡.

彼我與好惡等分別的持續作用, 讓生物體不得平靜, 形成痛苦.

例如, 覺知到了我的生老病死, 希望生老病死不會發生在我身上, 却沒辦法, 於是形成求不得苦.

求是分別後產生的趨吉避凶的慾望, 可以說是貪的一種. 而吉凶, 還是五蘊分別的結果.

有了彼我, 好惡的分別, 對我們好的人希望能永遠在一起, 不好的人希望能永不相見. 但常常事與願違. 我們愛的人, 也會死, 會離我們而去, 我們討厭的人却經常出現在身旁. 這就是愛別離與怨憎會, 也是求不得苦.

除了這些痛苦, 人們似乎也為未來擔憂, 害怕. 兒子說道.

父親說,

是的, 你的觀察是正確的.

古代的人類, 為了生存, 靠著智能與雙手, 逐漸發展出了各項工具與技能, 人類漸漸的富有, 聰明了起來, 擺脫了近期的問題.

但彼我競爭, 比較也逐漸被強化. 經由一連串的事件, 人們也看到了變化的存在, 在擺脫了近期的問題後, 人們開始思考未來, 未來也許會更好, 但也可能變壞, 例如, 老化, 死亡的必然.

變化給未來帶來希望, 也帶來痛苦. 人們不禁開始為未來擔憂, 害怕. 人們也注意到了這個未來的問題, 於是發展出未雨綢繆,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等等哲學思考, 然後又開始投注心力在未來上, 甚至是未來的未來.

進到了科學時代, 這個變化的速度變快了, 快到人類漸漸無法適應, 產生了具大的壓力, 就像是病痛一樣.

所以, 所有的苦都是由五蘊而來, 是嗎? 兒子問.

父親說,

應該是的. 聖哲觀自在菩薩說 : 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觀自在菩薩除了說明苦的成因為五蘊外, 也說明了五蘊的本質是空, 及對策的方法 : 行深般若波羅密多.

五蘊本質是空, 是什麼意思呢? 兒子問.

父親說,

我們前面有說到, 生物體是由地水火風組成, 現代科學指出物質其實是元素組成, 而元素是能量的一種形式, E=MC^2. 這些物質構成生物體, 而生物體會死亡, 生與死, 在因緣成熟就會發生, 所以並沒有一個存在不變的, 所以色的本質是空.

而受, 是眼耳鼻舌身意接觸色聲香味觸法, 也是因緣而有.

想, 在有了受以後引發的各種思想, 同樣的受, 可能產生不同的想法, 並沒有一定.

行, 是想法引發的情緒, 行為, 也不是固定的.

識, 是在情緒, 行為上再加以了解分別. 在不同的時空環境下, 也會有不同價值判斷.

所以, 五蘊並沒有一個固定存在的, 本質是空就是這個意思.

而"我"這個概念, 是經由色然後受想行識發展出來的, 再循環, 然後分別出其他的人事物, 建立了現在所認知的世界.

那麼對策是行深般若波羅密多, 又是什麼意思呢, 要如何行深? 兒子問.

父親說,

般若波羅密多是智慧到彼岸的意思, 彼岸是指覺悟, 解脫苦的意思, 也就是用智慧觀照來解脫苦.

行深, 就是用心專注在這個議題上, 以智慧持續觀照, 直到徹底了知苦, 苦因, 滅苦因, 到彼岸.

如何把苦因給消滅呢? 前面說, 受想行識似乎一直循環不斷. 兒子問.

父親說,

我們的腦袋一直轉不停, 除了受到外界影響, 還受自己生理, 心理的影響, 沒有一個定性. 所以思緒紛飛, 讓我們產生很多負面的, 不正確的想法. 這些想法, 經過反覆強化, 就似乎變成真實的了, 而讓我們有了苦的想法.

所以要消滅苦果, 就是了解了五蘊的運作方式, 然後停止它. 也就是讓腦袋運作慢下來, 集中, 掌握到每一個細維的想法, 然後中斷這個想法, 讓它自己消失, 而不是再連續下去, 最後朝向正確的思維上.

當然這有點難, 所以, 觀自在菩薩是經過行深才達成的.

如何讓腦袋慢下來呢? 兒子問.

父親說,

可以試著不要做事, 任何事都不要做. 你會發現, 不做事也很難, 因為腦袋一下子不習慣. 這個不做事, 就是靜坐, 靜坐時, 你就會發現腦袋運作的方式.

這也是所謂的向內看, 不要向外求的意思, 注意自己的思緒, 讓它自己來, 自己去, 不加以做任何的事, 不受它影響. 經過不斷的練習, 就可以漸漸的慢下來了.

等到有了一定的成績, 任何時刻, 都是可以靜坐, 靜坐就不是真的坐在那兒了, 而是隨時保持清醒, 覺照自己的思緒.

兒子總結確認,

也就是說, 知道有苦, 苦的形式, 然後找到苦的根本原因來自五蘊, 透過靜坐知道了解五蘊本質是空, 沒有一定狀態, 然後持續以靜坐的方式, 讓腦袋五蘊運作慢下來, 甚至停止, 苦就解脫了.

父親說,

就我的理解, 大概是這樣. 最終並不是讓心念停止運作, 而是覺知它的運作, 而不受其影響, 執取假相為真.

例如, 眼睛看到一個東西, 不要產生漂亮的想法, 若有了漂亮的想法, 察覺到這個漂亮的想法, 但不要有喜歡的衝動, 若有了喜歡的衝動, 也察覺到, 但不要產生擁有的慾望, 有了擁有的慾望, 就可能產生求不得的痛苦, 就算真的擁有了, 還是會擔心失去, 這也是求不得的苦.

所以聖哲說, 諸苦所因, 貪慾為本, 若滅貪慾, 無所依止. 貪, 一般的想法是追求很多金錢物質. 但擴大來想, 想要好的固然是貪, 不想要不好的也是貪.

那麼, 苦的因是五蘊還是貪呢? 兒子有了矛盾.

父親說,

前面說物質的本質是空, 但在自然的作用下, 還是有物質的, 只是會變化. 可以說我們的世界非空, 非有, 是一個真空妙有的世界, 所有的東西都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

五蘊是自然的作用, 也是生物賴以為生物的特徵, 功能. 而人們雖受五蘊之苦, 也通過這了知五蘊而覺悟.

所以苦是來自對五蘊的錯誤認知, 從五蘊的認知中, 誤認有一個真實的我, 而產生痛苦. 為了解決這苦, 又創造了更多的物質, 觀念來支撐, 強化我這個概念. 我的概念也與其他人形成對立, 產生比較, 創造出更多的苦.

所以苦是對五蘊運作不明了, 從中執取有一個我, 然後產生種種慾望而來. 所以苦來自慾望, 而慾望來自無明.

所以五蘊皆空的空並不是完全沒有的意思, 而是沒有一個定性, 是嗎? 兒子問.

父親說,

是啊, 了知了空性, 不在執著於某一個狀態, 安住於中, 智慧就昇起了.

是不是智慧昇起, 就會感到快樂呢? 兒子問.

父親說,

可以說是, 但並不是快樂的概念, 因為快樂是相對於苦的說法. 而且快樂有時是要持續的以更大的刺激才能一直感受到,也是慾望的一種,終究導致苦果。

例如,第一次領年終獎金,會有快樂感覺,但每年都領一樣的年終獎金後,年終獎金就成了當然的了,不再是快樂的原因了,反而成了抱怨的目標。

因此, 安心, 平靜, 寧靜, 和諧等是比較接近的詞. 也就是能感知, 但不受影響, 維持寧靜和諧的心.

那爸爸知道這麼多, 是否都不會覺得苦了? 兒子問.

父親回答說,

前面有說過, 了解了是解悟, 還要經過實際的實行及驗證, 才能真正的了解, 達到證悟, 不再迷惑.驗證就好像是考試, 考試就可以知道自己那裡還不會, 再針對不會的地方加強, 直到完全了解.

例如, 前面說的靜坐, 你會發現, 雖然你想讓腦袋停下來, 什麼都不做, 但腦袋就是停不下來. 你發現很難跟自己獨處, 會有寂寞孤獨的感覺 . 一直想找事情做, 東摸西摸都好.

又前面說, 我, 是個假相, 並沒有一個真實的我存在. 但在生活中, 就是有彼我的區分. 如何證悟到無我, 就面臨很大的困難.

我執, 還有腦袋的強力運作, 所以爸爸還沒有證悟呢.

如果證悟了以後, 要做些什麼呢, 是不是無我, 本質是空, 所以就都不必做什麼了? 還有人批評說, 如果大家都說空, 大家都不做事, 那不是大家的生活更苦了? 兒子問.

父親說,

這其實是無明而來的見解. 我們前面說過, 空是指沒有固定不變的特性, 也就說空並不否定有. 反而因空的特性, 而能生有, 有能返空. 另一方面, 也因空性, 一件事就有很多的可能,

了解了這個空性, 活用在生活上, 就可以獲得和諧.

那空性如何活用在生活中呢?兒子問.

父親說,

中國佛教禪宗六祖慧能大師, 在五祖弘仁大師處, 因為金剛經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開悟. 這句話, 指出了空性活用的方法 : 生其心時, 應無所住.

我們生活的苦, 來自慾望, 所謂慾望是心執著在某一個事物上. 例如餓了, 想要吃東西, 這是生心了, 如果執意一定要吃山珍海味, 就有所住了. 在沒錢或買不到的情況下, 就會有抱怨. 如果能心不執著, 隨順自然的結果, 安住其中, 那世界就和諧了.

那和諧能進步嗎? 兒子問.

父親說,

那得先定義什麼是進步. 現在最流行話題是推陳出新的智慧手機, 感覺上比一百年前進步了一大步. 在此同時, 人們因通訊快速與方便, 又抱怨失去了自由, 隱私. 這是進步嗎. 還是退步了?

不說穩私問題, 智慧手機就真的比較進步嗎? 有一本書, 曠野的聲音, 其中描述到一段澳洲土人以心靈感應的方式通訊, 不必有手機就能與遠方傳訊, 那個較進步呢?

我們所謂的進步, 或許帶來了一些便利, 但更帶來許多的傷害. 例如石油, 核能的污染, 氣候的加速變遷, 都可能在一瞬間把一切毁了. 而這些便利, 進步真的是我們需要的嗎?

那該如何做呢? 兒子問.

父親說,

人類發展的目的, 除了物質的需求外, 更需要心靈的寧靜, 免於恐懼. 只因誤認了我, 錯把我的安全感建立在比別人好的相對比較上, 而造成現在的競爭, 浪費上.

例如有錢人, 每天吃的東西也就那麼多, 睡的床也就那麼大. 但他們從世界上弄來了很多的錢與東西, 把這些錢與東西當作是自己. 每天怕被人搶, 被人贏過去, 無所不用其極的制定法律, 請保鑣來保護, 壯大自己, 但說穿了, 其實只是個保管員的角色.

有一本書寫過一個故事, 主角阿辛, 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中. 從小, 阿辛就可以感受父母每天與錢拼搏的辛苦. 困苦的生活, 讓阿辛的父母比其他人顯得蒼老些. 祖父母病了沒錢看醫生而過世, 在父母親心中留下遺憾, 也讓父母親顯得更加蒼老.

阿辛家的貧, 病, 老讓阿辛較同齡的小孩更加成熟, 在心中立了賺大錢, 擺脫困苦的志向. 為了賺錢, 阿辛到處去工作. 在一個機會裡, 阿辛做了一筆生意, 賺到了比打工更多的錢, 從此阿辛開始了他的經商.

經商讓阿辛賺到了錢, 生活獲得改善. 但隨著競爭者出現, 阿辛獲利減少, 這讓阿辛心中起了恐慌. 為了賺到更多的錢, 阿辛想方設法節省成本, 開拓客源.

為了節省成本, 阿辛自己開了工廠, 為了開拓客源, 阿辛以文宣刺激消費, 攻擊對手. 生意越做越大, 壓力也越大. 阿辛除了明媒正娶的老婆, 在外面也有了小三.

阿辛的老婆很快的知道了小三的存在, 不免跟阿辛吵鬧. 阿辛為了舒緩商場的壓力而有了小三, 而小三卻造成了家庭的壓力. 同時對手也開始反擊, 開發更有競爭力的產品出來.

阿辛在這個情況下, 希望能賺更多的錢來滿足老婆, 小三, 及自己心中的不安. 因此他更加的投入事業中, 關係企業一家一家的成立, 但這無法減少他心中的不安, 只有帶來更多的競爭者.

為了擺脫事業壓力, 阿辛開始縱情聲色場所, 用酒, 女人來麻醉自己, 希望從中解脫. 但這只是短暫的, 酒醒了, 回到現實, 只有空虛.

阿辛病了, 病中的阿辛, 回想童年的貧苦, 想不到現在有錢了, 生活的苦並沒有減少. 他不理解這是什麼道理.

在醫院期間, 身心的煎敖, 讓阿辛陷入了瀕死的危險. 但這個經驗, 讓阿辛願意打開心胸, 聽聽別的聲音.

阿辛偶然的聽到了愛, 這個愛是對周遭的人的關懷, 而不是自私的只想到自己. 經由焦點在自己身上的轉移到他人的身上, 身心的壓力不見了, 看見環境的和善與別人的喜悅, 外在的壓力也不見了. 阿辛經驗了身心的平靜, 內心覺醒了.

他寫下他的心得
經由愛. 人們忘記自己,
經由愛, 人們相互扶持,
經由愛, 人們與自然和諧共處.
經由愛, 人們以合作代替競爭,
經由愛, 人們以讚美代替指謫,
經由愛, 人們以奉獻代替索取,
經由愛, 人們以勤奮代替懶惰,
經由愛, 人們以誠實代替欺騙,
經由愛, 人們以積極代替消極,
經由愛, 人們以正向代替負面,
經由愛, 人們以共享代替佔有,
經由愛, 人們以滿足代替貪求,
經由愛, 人們以感恩代替仇恨,
經由愛, 人們以支持代替嫉妒,
經由愛, 人們以包容代替排擠,
經由愛, 人們以善良代替邪惡,
經由愛, 人們以相信代替猜疑,
經由愛, 人們以引導代替逼迫,
經由愛, 人們以寬恕代替懲罰,
經由愛, 人們以理解代替生氣,
經由愛, 人們以熱情代替冷漠,
經由愛, 人們獲得光明, 和諧, 與寧靜.

離開醫院以後, 阿辛整頓了自己的家庭與事業. 把事業交給專業經理人, 並開始了愛的活動. 他把企業大部份都捐了出去, 成立基金會, 成為集團所有人所共享, 找來在醫院宣揚愛的那群人, 推動愛的教育.

一開始, 大家都認為這種唱高調的道德是無法成功的, 誰沒有私心呢? 共產主義不是講得很好, 但人心就是自私的, 最後只有剩下鬥爭與貧困.

但在阿辛強烈的信念下, 有系統的教育, 及互助組織的推進, 希望人人嘗試從自身做起, 並在周遭的人理性的提醒下, 把愛的想法, 觀念漸漸成為大家的信念與價值.

雖然有徧離愛的原則的爭議事件, 但在愛的包容下, 大家開放心胸的溝通討論, 事件的當事人沒有受到任何的傷害, 這些事件成為大家學習向上的教材, 都從中有了收穫, 認知也獲得提昇.

受了阿辛的影響, 大家的工作與生活不但有了保障, 在沒了名利的計較, 沒有了擔憂, 產生了和諧感, 人人寬以待人, 嚴以律己, 開始做到盡己之力, 取己所需. 一時之間, 效率大幅提昇, 企業獲得跳躍式的成長, 每個人的心中都感受到了踏實的成就感, 一掃之前身心俱疲的無力感.

這種成長的喜悅, 是阿辛以前在企業擴大時從沒有過的感受, 每一個人的能力得到開發, 成果共有共享, 獲得自在無私滿足輕鬆的寧靜感.

獲得初步的發展, 許多企業大老闆看到阿辛前企業的成功與精神的喜悅, 也想獲得真正的快樂, 而不是競爭的壓力與恐懼, 紛紛放下個人的優越感, 找阿辛的企業談合作, 談整合, 成立了愛的企業集團.

隨著愛的企業集團的擴大, 政府也來進行各種合作, 把企業外的人都納入了愛的企業集團. 社會變得更加友善了, 到處呈現祥和的氣氛, 自然資源獲得更有效率的運用. 研究發展了對人們真正需要的有用的.

人們物質需求減少了, 社會更顯豐足. 在精神生活充實下, 心靈得到解脫, 雖然人仍不免老, 病, 死, 但有大家互相的照顧, 扶持, 人們不再恐懼害怕.

在良性循環下, 到處都成了大同世界, 人間淨土. 故事結束了.

所以, 苦也有讓人覺醒的功效. 覺醒後, 放下我執, 以他人為焦點, 盡自己的力量, 用愛來生活, 就可以凝結眾人的力量, 創造人間淨土. 兒子附和著.

父親說,

是, 煩惱即菩提, 危機就是轉機, 這也就是空性的體驗. 了知空性, 就能無所住而生其心. 無所住就不會執著, 就能安住在生其心, 持續改善, 最終創造人間淨土.

那建設了人間淨土後, 沒有經驗到苦的人, 不就沒有機會覺醒了嗎? 兒子又陷入矛盾中.

父親說,

不必擔憂, 我想, 到時候這些都會有傳承, 體驗的方法, 讓我們良性循環下去. 例如, 開悟的人, 會有前世連續記憶, 開悟的人也可以教導大家開悟.

佛教也有西方淨土, 西方淨土的人也可以乘願再來.

對歐, 好像有很多團體在提倡建立人間淨土, 但有更多的聲音是在提倡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在人間淨土沒有建立前, 西方極樂世界倒是一個方向. 兒子說.

父親說,

話雖不錯, 可是往生極樂世界也要從心的鍛鍊做起, 要做到專注, 唸佛唸到一心不亂, 在往生時才能蒙佛接引到西方.

很多人都是眾苦逼身時才會唸佛, 生活有些微順暢時, 就把唸佛一事都忘了. 這樣要往生西方淨土是很難的.

我們前面說的了知五蘊的運作, 也是從心的鍛鍊做起, 專注在了解心的活動, 從而明心見性, 達到自性淨土. 如果現在能達到自性淨土, 就能早一點在淨土了.

不管是那個淨土, 都是從心的鍛鍊做起, 做到專注, 時時刻刻照顧好自己的心念, 也就活在當下的意思.

不是說末法時代, 要能見性開悟是很難的, 而往生西方只要專注唸佛就好, 有什麼專注的方法嗎? 兒子問.

父親說,

現況似乎是如你講的這樣, 但其實是看個人的機緣, 兩者是不相抵觸的. 但都需要專注. 而專注就是把全部的生命投進去.

例如, 你喜歡樂器, 把演奏當作一生的興趣, 一有空, 你第一件想到的事就是拿出來練習, 演奏一下. 那這樣, 最後一定會比其他人有高一些的成就.

前面說過, 很多人都是眾苦逼身時才會唸佛, 生活有些微順暢時, 就把唸佛一事都忘了. 所以要專注就很難.

因此, 必須時時提醒自己, 三界無安, 猶如火宅, 把唸佛做為自己的興趣, 是最重要的事, 全然投入. 然後從中得到專注, 最後有所成就.

了解了. 兒子說.

父親說, 夜也深了, 也該休息了.








2014/10/19

有解先有雞或先有蛋的問題

走在公園的運動場, 調和著呼吸以緩和剛剛5000公尺的慢跑, 風徐徐的吹來, 慢慢的扇去了滿臉的汗水.

走著走著, 漸漸趕上了一對父子, 兩人正談著學校的功課, 似乎, 父親是很有學問的人, 對於兒子的功課有諸多的意見與指導. 聽來有趣, 就放慢了腳步.

兒子對父親的諸多指導, 似乎有些煩了, 突然間, 提出了問題來:

生物課上講到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問題, 不知老爸的看法為何?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被哲學家們討論千年, 兒子提出來這個問題, 似乎有意為難老爸.)

嗯, 這個問題大家談了很久, 目前似乎還沒有一個完全一致性的答案.

(顯然這個父親還是有在看書思考, 聽過這個問題)

但如果單純從題面來講的話, 我斷定一定是先有蛋! 因為雞應該不是最先出現的卵生生物, 這樣的話, 蛋就在雞之前了.

老爸利用題目的瑕疵狡猾的回答了問題. 沒錯, 蛋在雞之前的機率有99.999...%, 除非上帝一開始就創造了雞. 但創世紀中提到的是, 上帝創造的是會飛的鳥, 雞不會飛, 所以應該不是上帝創造的, 而是演化來的.

那題目如果改成了: 先有雞蛋還是先有雞, 老爸的看法又為何呢?

嗯, (這一嗯, 似乎久了一點, 父親陷入思考中)

那我先問一下, 雞蛋是指生雞的蛋, 還是指雞生的蛋? 如果是前者, 就是先有蛋了, 如果是後者, 就是先有雞了.

(真是狡猾的父親, 但還算是機靈, 有小聰明, 不肯承認自己不清楚. 兒子知道自己父親的個性, 也就不再往下逼迫.)

對, 沒錯. 但這是另一個問題了. 就上帝創造了鳥以後, 再演化成雞的過程, 應該是先有雞蛋, 才孵了雞, 除非後來上帝直接創造了雞.

要能演化, 上帝想到的是讓基因突變. 透過細胞分化, 基因複製的過程發生錯誤, 會產生另一個有些微不同的細胞.

一個物種, 我們給了它一個名字, 例如:人, 如果是在成形的個體上發生突變, 我們還是會稱這個體為人, 頂多是用"生病的人", "癌症病人" 等來區分.

因為個體太大, 所有的細胞同時突變成另一種生物, 有點困難. 但突變若發生在胚胎, 只有一個細胞, 透過細胞分化而生成了另一個物種, 這就容易多了.

所以, 某一種鳥, 在生蛋的時候, 因為基因突變, 而生下了會孵出雞的蛋, 這只蛋就孵出了雞.

所以, 雞蛋是指雞生的蛋, 而可能孵出其他的生物.

(看來這個兒子是給父親上了一課, 我也學到了一些, 但願學到的是父親機靈與兒子的飽學)

唸詩

曹植有詩云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李紳有詩云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飧 粒粒皆辛苦


我唸著唸著, 唸成了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誰知盤中飧 粒粒皆辛苦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好像意思還有點配, 就記錄下來了.

來世

那天YAHOO的新聞報導說, 有一個醫生本來都不相信有來世, 一次因為腦部問題而靈魂脫離肉體, 在這期間, 他看到了一些很不一樣的景緻, 令他對來世產生了信仰.

剛好從老媽那聽到了一個有來世也有報應的故事, 特為之記.

鎮上的一戸貧苦人家, 在又到了的播種的季節, 因無力購買穀子去浸種發芽, 家中的老奶奶便瞞著家人向鎮中的糧行商借一斗穀子. 糧行幾經請求, 最終答應了借穀, 但卻暗中在穀中摻入了一升的空殼穀, 只借給了老奶奶九升的穀子.

隨著季節的變換, 貧戸的收成不佳, 老奶奶無力還穀, 最後也去世了, 這九升的穀子便不了了之了去.

糧行繼續做著生意, 後庭院裡也繼續養著能消耗廚餘剩飯的雞.

有一天, 撿雞蛋的伙計發現了一只只有空殼的雞蛋. 心想世代不好, 連雞蛋都是空包的, 也不以為意. 過了不久, 又出現了空殼的雞蛋, 這伙計就把這現象報了上去, 免得被賴說是偷蛋賊. 糧行裡, 大家都覺得很奇怪, 經過大伙的調查, 發現這空殼蛋都是由同一隻母雞下的, 而且每下了九只蛋後就會下一只空殼的.

隨著時光的推移, 這事大家都知道, 但也沒人再提了.

一天夜裡, 這個發現空殼蛋的伙計做了個夢, 夢中, 他的奶奶來跟他託夢說, 明天, 糧行會殺雞加菜, 這雞你可不要吃, 是奶奶的肉.

隔天, 這會生空殼蛋的雞在喝水的時候, 掉到了水裡淹死了, 糧行就殺了雞加菜. 用餐時, 這伙計果真看到了雞肉而不敢吃, 幾經眾人的邀請, 這伙計仍堅不食用, 只得把昨日奶奶託夢的事說了出來.

糧行的老闆這才恍然大悟, 記起了當年借穀的事. 原來這伙記的奶奶就是當年借穀的老奶奶, 因為借穀未還, 下一世就出生到了這糧行做雞生蛋還債, 但因這借穀有一升是空殼的, 所以這蛋每十只中就會有一只空殼的. 昨天老奶奶的債還完了, 今天一早就離開了.



附上該新聞

神跡?!美國一腦科醫生昏迷後離魂 宣稱看到天堂 NOWnews – 2012年10月12日 下午1:06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美國著名腦外科專家埃本‧亞歷山大(Eben Alexander)近日發表文章稱,他2008年因腦膜炎陷入昏迷後曾有一段離魂經歷,並看到了天堂。

亞歷山大在為《新聞週刊》撰寫的文章中表示,2008年他曾因腦膜炎昏迷7天,在此期間他大腦中控制人類思想和情緒的部分關閉了,使他有了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經歷,令他相信來世的存在。

亞歷山大稱自己昏迷後來到一個充滿了白色和粉色雲彩的地方,見到一個有著藍眼睛的美麗女子,還看到許多閃光的生物。他寫道:鳥?天使?在回憶這段經歷的時候我才想起這些詞,但它們都不足以精確描述那些東西。他們與我所知的地球上的任何生物都不同,他們可能處於更高級的生命形式。

此外,亞歷山大還聽到從高處傳來歌聲,我懷疑是那些有翅膀的生物在唱歌。亞歷山大之前從不相信所謂來世的存在,他也曾聽說過病人昏迷後的離魂經歷,但認為那都是無稽之談。然而他自己的親身經歷使他徹底改變了想法。

提款卡消磁記事

那天, 23日吧, 19:00 多, 為了繳信用卡費用, 去了提款機操作轉帳. 照例, 提款機會先要求輸入密碼.

輸入了密碼後, 原本該跳下一個畫面的機器, 卻像是當機了一樣, 卡住了.

等了好多秒, 在亂飄的思緒突然警覺到提款機沒有動靜, 回過神來, 以為是確認鍵沒有按實, 就再按了一下, 這一次機器也沒有收到的反應.

回過神來的腦袋等的秒數少了, 發現機器還是沒有反應, 就再按了幾次確認, 但機器仍沒有要理我的感覺.

這下, 腦袋開始進入對策階段, 如果沒有退回卡片, 要找誰處理...等等的.

在等待機器給些什回應的時候, 在對策中的腦袋, 閃過了各種可能的作法.

對時間失去了精準度, 沮喪間, 畫面出現了訊息: 卡片損壞, 請取回卡片, 大概是這個意思. 但很快的一閃, 來不及確認, 回到了歡迎的畫面, 退回了卡片.

至少取回了卡片, 沒有失卡的後續對策要處理. 但想說, 機器可能稍有意外, 再試一下吧, 也許會OK.

這一次, 機器沒有進入確認密碼程序, 直接作出回應, 畫面閃過三行訊息, 立即回到歡迎畫面, 退出卡片.

沒看清楚訊息, 心中產生奇怪的好奇心, 驅使我一直試了好多好多次, 要去看清訊息的內容. 但畫面實在太快, 只有抓到100跟7 等的資訊. 這期間, 還想說晶片讀取區是否髒污, 用手擦了幾下, 也都沒效.

轉帳不成, 只能先回家了. 經過補摺機, 就順便補摺一下, 還好, 順利完成.

在回家路上, 走著走著, 又想到有一筆錢要領出來付款. 就在途中轉到總行的提款機試一下. 這一次, 程序跟之前那台一樣, 只是訊息出來的畫面停留久些, 可以讓人讀完. 訊息大概是: 磁條的卡片或交銀卡有效期限只到100年7月,請去換卡, 大概是這樣.

再試了幾次, 都是一樣, 只有回家了. 心中有譜, 大概是晶片功能失效.

隔天, 向公司相關人員詢問, 換卡需手續費, 大概2週. 自行前往, 還是一樣的時間. 上網查了一下, 一般銀行換卡費是100元.

邏輯很強的腦袋開始運作: 何其無辜, 卡片無端在提款機弄壞了, 浪費了時間, 換卡還要繳錢給銀行, 真冤枉, 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銀行未免霸道些, 不能確認是使用者的錯, 也要由使用者買單? 機器不會出問題嗎? 卡片就沒有次級品? 難道弱勢者只能照別人的規定走?

這些跟公司的行政人員講是沒用的, 一來他們只代辦, 二來誰要無事多事. 心理想著, 反正明天排休, 照計劃休假, 自己去銀行看看.

晚上, 信用卡的繳費期限到期, 懷著奇蹟降臨的期待, 再去提款機試了一下, 還是失敗. 內心開始思考如何來繳費. 因費用不高, 未達千元, 延遲繳交與另尋他法展開了叫陣, 最後以誠信原則及學習新法獲勝, 到便利商店繳了卡款, 免手續費.

稍晚, 友人來電, 談到卡損與換卡, 提供了可以試一下橡皮擦救卡法. 心中明白, 我的卡片晶片處明亮可鑑, 應該沒有接觸不良的問題, 但是還是可以試一下, 明天找銀行前可以先試, 也許真有奇蹟. 謝謝.

原本要找銀行的決定, 有了一點動搖, 希望橡皮擦法能成功, 就可免去一場大戰.

再隔天, 先用橡皮擦清潔了提款卡, 試了一下, 無效. 抽了號碼紙, 等待開戰. 等待時, 順手把提款單填了, 提款卡不可能立刻會新製出來的. 人不多, 2個叫人後, 輪到了我.

[你們的提款機把卡片弄壞了, 我要換卡.] 行員一臉茫然. 只好再說一次.

行員問了一下狀況, [提款機說我的卡片是磁條卡, 叫我來換卡.] 行員拿了橡皮擦在晶片處擦了幾次, 叫我再去試一下. 當然我不會去, [試過了.] 我告訴他. 原來橡皮擦法是銀行標準作法.

好, 要換卡可以, 填單, 繳100 元. [什麼, 繳100 元, 你們的機器把卡片弄壞了, 為什麼要我繳100 元?]

{機器不會弄壞卡片.} [為什麼不會, 你告訴我!] 如此一來一往好多次, 行員沒有理由答案, 一時語塞, 旁邊的人, 目光開始投向了我們. 坐在行員後面的, 應該是主管吧, 一男走了上來, 了解了問題, 要請我到旁邊另外處理, 讓後面的人可以進行交易.

[OK, 但我先提款.] 提填款單拿了出來. 行員看了提款單, 要我拿印章. 什麼, 還要印章. 已經很多很多年沒有臨櫃提款, 忘了印章了. 可以用指印嗎? 簽名呢? 都不可以, 因為開卡時, 自己選了用印. 那男主管問明住處, 就在附近, 就請我先一起去處理卡片的事.

說明了卡片損壞的過程, 持著"第一次機器可以感應到卡片要求輸入密碼, 但第二次就直接退出卡片, 代表機器影響了卡片原本的狀態."的理由, 表達我的主張: 沒有查明損壞的責任, 就要請使用者負擔費用, 不合理. 若歸結是機器或卡片本身責任, 使用者不是要花時間, 還要揹機器或卡片的不良嗎? 若不是卡片本身因外力而造成的變形損壞, 應該都不能歸結是使用者的責任.

男主管聽完, 拿著卡片去提款機, 選了另一台嘗試, 得到了相同結果. 請我等待, 他要去處理. [要多久?] {不曉得!} [那你如果處理1個月, 2 個月, 比換卡給我還久, 不能先給我換卡嗎?] {換卡也要1個星期! 你是我們的客戶, 反正卡片的問題還是要解決, 你先讓我去處理.} 在不曉得的狀況下, 只能等待了, 要等多久呢? 哎. 這時我警覺到保全人員跟在了身旁.

等了不算太久的時間, 另一個坐在行員後面的女主管請我到櫃台. 原來男主管是要去問技術人員, 講清楚嘛. 女主管說明, 卡片消磁了, 要填單重新製卡, 她知道我的來處, 要蓋章的部份會拿到公司讓我用章, 不必我再特地到銀行. 領款的部份, 可以先簽名, 蓋章的部份一樣在公司補. 這樣是可以接受的.

[卡片需要費用嗎?] {不用, 你都說是機器用壞的了.} 感覺上像是我鴨霸了. [不能是我說了算吧, 應該以你們確認的原因為主吧.] {沒辦法查.} 男主管補充{卡片消磁, 過去的經驗可能是卡片重疊或是手機造成.} 這一點我不能認同, 就算是會, 也不可以歸給使用者, 誰沒有很多卡及手機, 不可能帶很多皮夾吧! 我也不太確定但最近應該是沒有讓卡片接近磁性物質.

領了錢, 再次確認了一週後的用印, 回家了.

兩天後, 公司的經辦人請我去用印, 如果我有帶印在身上. 銀行的效率不錯, 但還是要等下週行員來拿了文件回去完成程序, 那卡片才能使用. 她來的時侯, 怎不叫我去用印呢, 她順便帶回去, 這樣當天就可以使用了嘛!

整個事件, 銀行的對應, 滿意度勉強可以接受. 但其實, 如果銀行可以明確出程序與時間, 換卡應該可以在當天或一到二天內完成.

希望經由這一次的溝通, 銀行能檢視並調整其相關的制度, 以更符合公平正義的交易規則, 提高服務的滿意度.

ivr

目擊彩裳蜻蜓

2012/6/3, 週日, 在花園裡採完花時, 來了一隻翅膀顏色怪異的迷彩蜻蜓. 把花供完佛菩薩後, 拿了相機, 便展開了一場追踨拍蜻蜓的活動.


拍完後, 在網路上搜尋牠的來歷. 原來牠是彩裳蜻蜓(Rhyothemis variegata arria (Drury, 1773))的雌蟲, 屬於蜻蜓科, 體長31-42mm,雄蟲複眼紅褐色,合胸及腹部黑色,翅膀黃色具黑色的斑紋,下翅具2列寬大的橫帶,但斑紋具個體差異。雄蟲翅端黑褐色,雌蟲近似雄蟲但翅端透明,尤其前翅端透空的區域較大。本屬5種,本種又稱蝴蝶蜻蜓、花蜻蜓,分布於低海拔山區之清淨池塘或沼澤,成蟲於4-10月出現,飛行緩慢,姿勢像蝴蝶十分美麗,故有「蝴蝶蜻蜓」之稱,為少見的種類。

ivr